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动态】喜讯传来!卢帅荣获“郑州好市民”称号
近日,从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传来喜讯:卢帅同志荣获2023年第二季度“郑州好市民(郑州市文明市民)”!
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晓学把沉甸甸的荣誉证书颁发给了卢帅同志,勉励她在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劲,再立新功,在岗位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王慧副院长也送上了祝福,希望她继续发扬“大爱、奉献、实干、开放”精神, 为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作出新贡献。
下面全文刊载卢帅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
医者仁心 默默奉献
2008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成立,她就进入了“郑周大院”,一干就是十五年。她从事着平凡的工作,无惊人的成功壮举,无耀眼的光环荣誉,无丰厚的薪资报酬,唯有一份执着,踏踏实实做人,唯有一份追求,端端正正行医,服务于孤残儿童,为社会福利事业尽一份力。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从步入儿童福利院的那一刻起,卢帅就深知肩膀上的重大使命。看着这些折了翅膀的天使们,她更加坚定了信念,她时刻牢记使命和责任,尊重每个患儿的人格,不论孩子患的是什么病,不论孩子的智力如何,在诊治的同时,她对每个孩子都是和声细语,总是以真诚的微笑减轻患儿的不适和恐惧感,同时更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
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的卢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随叫随到,从不推诿。面对这么多病残的孩子,只凭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是不能实现救死扶伤的,同时要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孩子们真正的福音,于是,她便坚持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态,不断开阔视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作风,耐心诊断、治疗每一个患儿,及时纠正了多例漏诊和误诊病例。此外,整合全国的医疗资源,为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孩子保驾护航。多措并举,为孤残儿童的生命健康构架起一道道的安全屏障。
面对院内众多罹患多种疾病的患儿,处理紧急突发情况也是家常便饭。一次操场活动时,一个叫张博的男孩突然癫痫发作而倒地,四肢抽搐,口唇青紫,当时孩子刚吃完饭不久,为了防止孩子误吸,卢大夫紧急赶上前跪在地上,将孩子头侧向一侧,并用手把孩子口腔里的分泌物粘液清理出来,给孩子查体的同时通知护士准备急救药品,由于救治及时得力,孩子很快度过了危险。
吃苦耐劳,勇于奉献
儿童福利院内50%是脑瘫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们活得有质量、有尊严,也是卢大夫当时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她多方咨询,脑瘫的孩子只有通过康复治疗,来达到轻症化、正常化、延长生命,2009年小儿脑瘫康复还刚起步,她去儿童医院学习脑瘫康复,每天骑车近一个小时到儿童医院,风雨无阻。卢帅在完成科室工作之余,还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脑瘫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学习诊疗知识与康复手法,每天都是天黑透了才回家。学习结束后,卢大夫不断调整,探索出一系列适合院内患儿的康复方案。而她最开始因为经验不足给孩子做康复的时候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姿势,没有注意保护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以至于两次住院治疗。
当时院里有一个小时候走失的女孩小夏,因吐字发音不清、智力低下无法表述出自己家的地址,卢大夫在跟她的日常接触中,发现她喜欢学给小孩揉揉按按,对操作仪器感到好奇,所以卢大夫在给孩子做康复时就叫上她一起,教她基本的手法,指着显示器上的文字教她念,渐渐地孩子的发音越来越清晰了,卢大夫也耐心引导她回忆起自己家的名字,终于有一天,在陪她康复时再次提起她的家时,她模模糊糊地说出“小屯”两个字,卢大夫意外又惊喜,赶紧和负责社工联系,终于在多方联系下,锁定了汝州市小屯镇,并成功联系到了她的家长,让小夏顺利返家。
突破创新,再创佳绩
作为儿童福利院的一份子,卢帅不仅是一名医生,她也是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师资,孤残儿童护理员高级考评员,这些年期间曾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和鉴定工作,并分别担任过河南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与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竞赛中,卢大夫是我院两名参赛选手陈凯丽、张双双的辅导老师及带队老师,在三个多月的辅导期间,她狠抓实操环节,紧扣护理知识,提升她们的应变能力,提高创新性,在有限的时间内细究每一个细节,她用业余时间每天都和选手要练习到很晚。终于两名选手在省赛中脱颖而出并参加全国决赛,当时北京是初冬,气温已经很凉了,大赛当天,卢大夫凌晨四点出发步行了两站路到选手住所为选手做妆容造型,并为她们调整心态,轻松应战。最终,凯丽和双双成功荣获特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同心创文,志愿服务
近年来,卢大夫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做好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卢大夫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乐于助人,不图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多次参加单位、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力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在单位精神文明创建中尽到了自己应有的力量,并自觉将文明生活、健康生活理念带到社会、带给身边的人,通过行动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弘扬“志愿精神”。
从参与全城清洁到维持交通秩序,从到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到绿化植树,从在社区爱心义诊到大型活动赛场服务,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卢大夫用爱心、善心去对待每一个需要关心帮助的人,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志愿者,明白了什么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她也说在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
不畏险阻,砥砺前行
面对异常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卢帅一直坚守防护一线。为了防止新冠病毒传染院里500多名孤残儿童,儿童福利院实行了封闭管理,刚开始各项防疫物资紧缺,没有N95口罩,没有防护服,更没有核酸检测,卢大夫带领医护人员建立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隔离观察室工作制度》、《新冠病毒防控具体措施》、《防疫期间孩子外出就医流程》、《防疫消毒制度》等制度,成立了隔离病区,分流发热患儿,给各部门发放各种防疫物资、培训防疫具体措施并迎接了市、省、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检查,各级卫生防疫部门的督查。她同数名医护人员在单位连续封闭工作长达33个日夜,责任大,压力大,吃不好睡不好,导致卢大夫大便严重干结而患上了痔疮,疼痛难忍,无法坐站走,但是她依然坚持工作直到疫情稳定换岗。
去年10月,新冠疫情又有不同程度的反弹,卢帅依然冲锋在前,参加第一批封闭工作。原计划两周一轮岗,但是随着疫情的不断上升,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复杂,只能采取暂停换岗,第一批人员继续坚守岗位。时间一天天过去30个日夜了,院外社会疫情并没有得到控制,第二批的人员仍然不能进院,由于连续三十天的高强度工作,卢大夫时常忘记喝水,忙起来顾不上及时去卫生间,导致急性泌尿系感染,出现大量血尿,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领导让她去医院治疗、回家休息,她说院里的医护人员少,坚持带病工作,连续封闭工作了50个日夜直到换岗。
生命者如冬柏之俊秀。正因为生命无价,人们才给那些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一个响亮的名字——生命卫士。就是像卢帅这样淡泊明志,甘于平凡的人,他们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自己的爱帮助患儿与病魔死神抗争。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别是在于他们的目的是否高尚,尽管卢帅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光环荣誉,只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尽管辛劳的痕迹悄然爬上额头和眼角,尽管青春在燃烧中消尽,但爱心依旧,奉献依旧!
图/文由办公室 王菲提供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