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精彩故事】郑子何——开启新起点、融入新生活
“站军姿时两脚并拢,小腿挺直,收腹挺胸……”八月的郑州,骄阳似火,在回民中学军训场上,一身“迷彩”的郑子何和伙伴们,正在听军训教官讲解军姿站立的动作要领。立正、稍息、军姿、齐步走……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动作,郑子何都会严肃、认真训练,头顶烈日,斗志昂扬,用“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反复练习摆臂、踢腿等动作。
“子何能够顺利就读回民中学、参加新生军训,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提起子何入学,特教老师刘珊非常开心。前段时间,郑子何十分焦急,看着以往同伴纷纷接到报到通知,他却一直没有收到。院方得知这一情况后,领导和老师、社工多次到区教育局、周边学校协商沟通,最终圆满解决,确保了子何顺利入学。
快开学了,郑子何一改往日“懒散”形象,从思想、心态做好入学准备,院里各方也紧锣密鼓地做好后勤保障:养护科准备了床褥、被子、枕头、洗漱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特教学校备好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社工为子何进行了入学前的心理引导,鼓励他积极面对新学校、新环境的考验。一切准备好后,郑子何由刘珊老师和张钧滔社工陪同一起前往回民中学报到。刚入学时,他显得有些局促,神色稍有紧张,而又有些兴奋,当得知要参加军训时,主动要求“参加军训,和大家一起训练,早日进行状态,迎接新生活”。随后,向老师、社工告别后,同学校教导主任去寝室,安放物品,整理床铺,参加军训。
军训期间,刘珊老师通过微信、电话了解子何在校情况、军训表现。老师说,郑子何自参加军训以来,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按照教官要求进行训练,在军姿站立、踢正步、内务整理、纪律服从各个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还分享了子何军训时的照片和视频:从照片、视频中看得出来,一身迷彩的子何,军姿挺拔,目视前方,刻苦训练,俨然已融入到新集体了。
军训结束后,回院途中,子何非常开心,滔滔不绝地谈起军训时的见闻和感受,“军训站了10分钟,双腿就已经很酸痛了!”“军训中,我还遇到小时候的朋友。虽然军训很累,大家很高兴能在一起训练,睡觉前,还会一起讨论白天发生有趣的事情。”“我现在是七年级二班的学生了,期待早点开学,见到新同学,交到新朋友”。“军训不仅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刘珊老师积极鼓励子何,要珍惜学习机会,修养个人品德,做对国家、对社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2015年,子何刚来福利院时,已经达到学龄期,“让子何尽快享受正规教育是一件大事,必须尽快解决。”除了四处联系学校外,在子何正式进入社会学校前这段时间,教育不能停止。经过综合评估,专门制定教育计划,从认知能力、生活技能、兴趣爱好、特长培养等方面入手,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其学习技能、融入社会、走向独立的能力。
特教学校李锦铭、刘珊、王琦三位老师在子何的学习、生活、技能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对陶艺手工感兴趣,请专业老师教导,喜欢绘画、蓝球,陪他一起上课、教他打篮球……慢慢地,子何身上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变得开朗了,个子长高了,身体结实了,掌握的技能也多了。进入社会学校后,子何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生活,迅速和同学、老师打成一片。“刚上学时,我还担心孩子适应不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子何学习也跟上来了,还交到了新朋友。”子何的寄养妈妈高兴地说。
2018年,刚进入三年级的子何,对英语很抵触,没兴趣,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老师找他谈过,学校也和他的寄养妈妈打过电话。为了扭转子何的学习态度,青少年项目刘珊老师常常找他说话、聊天,让他明白“英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是一项必备生活技能”,周末或放学后请英语老师为他补课,讲解语法,陪他看英文电影。渐渐地,英语课上,子何听讲专心了,做作业也不排斥了,考试成绩也在稳步上升。他对绘画、设计和体育有着天然的敏感性,由他设计的《未来城市道路系统》获得“中俄青少年十万个创意梦想大赛”二等奖,他还加入了校篮球队,时常代表学校参加篮球比赛。
2020年,学校举办运动会,子何报名参加了四人接力赛、跳绳。赛场上,他和伙伴们勇于拼搏、奋勇争先,最终夺得了跳绳第一名、接力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从这场运动会上,我学会了拼搏,更懂得了集体荣誉感!”子何带上奖状来到院里,刘珊老师还特意奖励他一个MP3,如今,他正利用MP3经常听英语单词、句子和短文。“自从有了MP3,听英语、听音乐,很方便,可以帮我提升英语成绩,丰富文化生活。”子何开心地说。还有一场篮球赛,子何和小伙伴配合默契,攻防兼顾,传球熟练,展开了一轮轮进攻,投球干脆利落,队员情绪高涨,在同学的呐喊助威下,他们班顺利赢得了比赛。在赛后经验分享会上,子何说:“这是一项团体赛,不仅仅考验个人的技术,更要靠队员间的协调与配合!”
“让孤残儿童得到呵护、拥有幸福”是我们儿福人恪守的初心使命,“确保孤残儿童得到锻炼、获得新生”是我们追求的奋斗目标。多年来,郑周大院的每个人以坚定的政治站位、无私的奉献精神、果敢的担当勇气,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孩子们的“幸福指数”,使他们得到精心的抚育、专业的教育、最好的发展,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工科:张钧滔 特教科:刘珊
上一页
上一页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