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孟少华‖从热血军人到柔情“奶爸”
在“郑周大院”,有这样一群人,虽早已脱下军装,但军人本色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重要时刻尤其是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闻令而动、逆向而进,践行着军人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初的诺言——“若有战、召必回”。

男童部部长孟少华就是其中一员,2017年,孟少华从奋斗十余年的部队转业,通过考试来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三年多来,他仍用使命镌刻忠诚,践行着“让孤残儿童得到呵护、拥有幸福”的铮铮誓言,渐渐地从热血军人蜕变为柔情“奶爸”,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闪亮的人生价值。
注重创新 实施半军事化管理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看到的场景还是给他上了沉重的一课。也许是缘份,孟少华轮岗的第一站就是男童部,那一天,他跟着同事来到部里,还没进门,就听见了吵闹声,声音很大。走进房间,看见一个男孩拿着砖块,准备往护理员身上砸,他立即走上前抢下砖块,将男孩拉开,事后想来,还是心有余悸。慢慢地,他清楚了孩子们的身体情况,二十多个大龄男孩身体机能差、自理能力弱,且患有癫痫、脑瘫、自闭症等疾病,事事都要护理员替他们操办。
从此,孟少华和同事们每天给孩子们喂饭、洗澡、洗衣服、换尿不湿、整理床铺,陪孩子上课。刚开始,这些简单、重复、琐碎的“小事”让他感到彷徨,“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么!”随后,孩子们的行为、举动慢慢融化了他:加餐时,孩子们会把手里的面包塞给他,让他吃;脚疼腿累时,孩子们会把凳子搬到他身边,让他坐;下班时,孩子们会和他打招呼,说“明天见”,并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一切都感动着他。他觉得应该留下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经过深思熟虑,他向领导打报告,请求留在一线,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就这样,他就留在了男童部,并被任命为部长。
10多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他不怕苦、不低头、勇于进取的品质。上任部长后,他结合在部队学到的管理及带兵经验,并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对大龄男童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按照“士兵”标准执行,起床、吃饭、跑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现在,走进儿童宿舍,干净卫生的住宿环境、整齐划一的被褥床铺,令人眼前一亮,清晨,操场上孩子们做操、跑步的身影已成为“郑周大院”最美的风景。
针对部里孩子多、叛逆心理强的特点,他和同事对症下药,积极推行养教康一体化养育模式,将孩子与护理员合理配对,让每个孩子都有专职护理员精心照料。这几年,从男童部转入类家庭29人,走进特教学校17人,既可以享受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又可以学习文化技能,为今后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敢于担当 真诚服务孩子
把孤残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们的柔情“奶爸”,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孟少华的最大心愿。
刚接手工作时,有一个孩子叫世伟,年龄最小、个子最矮,患有智障脑瘫双重疾病,完全没有生活能力。每次见到孩子,少华都会难过。于是,他与康复师联系,看能不能进行康复训练,可经过评估后,康复对孩子作用不大,且有副作用。孩子不能康复,那就自己养,增强抵抗力,养足精气神。他和护理员为小世伟制定了专门的养护计划,定时定点、少量多餐、科学喂养,到2019年底,小家伙体重增加了6斤,身高增加了2公分,行为表现大力改善,现在都能到处跑了。
2018年年底,小植韩进入类家庭,可没过几天又被转回男童部,这让孟少华很苦恼。原来,小植韩在类家庭不会大小便,可孩子在部里生活的时候,身体一切正常呀!他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最终判断出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行为退化了。随后,他和护理员就着重培养小植韩的行为意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去年5月份,孩子重新回到家庭,现在适应能力很好。最让他揪心的是2018年,男童部16名孩子集体感染水痘、发高烧。当时,他和医生、护理员一次次陪孩子到医院看病,邀请专家会诊,排除了大面积传染的可能性。为了让孩子们得到精心诊治和养育,对他们集中治疗、集中看护。他与三名护理员组成护理小组,每天认真消毒,按时给孩子喂药、擦洗。整整90天,16名孩子痊愈了,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感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更好地服务孩子,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他虚心请教,钻研儿童养育、医疗保健、护理医学等知识,积极参加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班,先后拿到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孤残儿童护理员证。现在,护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有两人还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证,男童部还荣获了“2019年先进班组”称号。
率先垂范 关键时刻能顶上来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党员,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更应该顶上来,为孩子筑牢安全防护网。”2020年春节,本该全家团圆的日子,可一场疫情打破了原本的欢乐。
1月25日,疫情防控大幕正式拉开,全院实行封闭管控,人员不出不进、封闭上班。作为部门负责人,孟少华深刻明白,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冲锋在前。父母70多岁了,身体不好,常年离不开药,正需身边尽孝,两个7岁的双胞胎儿子需要抚养,妻子身为医护人员,疫情期间正是最繁忙的时候。“现在是特殊时期,部里的孩子更需要你,家里你不担心。”父母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给了他勇于前行的动力。他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报名参加了全院封闭队伍,最终他和部里12名护理员封闭上班。
在那段封闭的时光里,他和护理员每天三次测量孩子体温,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科学搭配儿童饮食,为孩子们洗衣服、整理床铺、清扫卫生,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以这种形式封闭上班,我还是第一次,虽然不能回家,但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过得很开心。”他笑着说。
除了日常养护工作,他还要及时掌握护理员思想动态,做好心理减压。持续几个月的封闭生活,给护理员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压力大、情绪低落、有怨言……面对这些,他一方面组织开展心理减压,一方面一对一谈心,了解她们的顾虑和困难并千方百计地加以解决,用“白衣战士”钟南山、李兰娟的事迹激励她们。四个多月来,他与护理员们坚守了下来,没有人中途退缩。

“退役军人要做到退伍不褪色,时刻不忘军人本色,在新的工作岗位中依然保持良好的战斗作风。”他认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更要有激情、有担当、有作为,在儿童福利战线上继续“开疆拓土”,让孤残儿童都能得到呵护、拥有幸福。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