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做客"河南新闻广播",一起聊“郑周大院”里的故事
4月6日下午,河南新闻广播慈善公益节目《为爱发声》邀请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副书记、副院长侯晓学,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中级社工师王美美做客节目,一起关注儿童福利院的暖心故事。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2006年11月,2008年5月正式开园运行,是国家民政部第一批“蓝天计划”资助项目,占地8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床位数830张。截止目前,院内儿童数量745人,其中98%以上为残疾或病患儿童。近年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内部管理标准化和专业服务一体化“两化”建设,着力推进社工型、开拓型儿童福利机构“两型”发展,确保管理效能更高、专业能力更强、服务质量更好。
加强标准化建设
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组建标准化工作专班,针对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及后勤保障、物业服务等岗位职责、服务流程进行系统化梳理,搭建框架图、服务体系。
标准化成效初显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系统整合了国家省市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全面梳理院内200多项工作制度、服务规范,最终形成了基础标准、服务标准、保障标准、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4大体系137项标准,辐射全院9科室上百个岗位。同时注重发挥标准化示范作用,编写完成了《河南省儿童福利机构专业服务基本规范》的地方标准。
强化多专业融合
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抚育多元化
以类家庭、家庭寄养等家庭养育为主,集中养育为辅。
医疗规范化
设置“一孩一档”“主责医生”制度,加强社会医疗资源合作设立新入院儿童留观病房——“天使驿家”,并充分利用“明天计划”和儿童医保政策。
教育多样化
向多层次、个性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春晖博爱项目、济慈项目、社会类学校等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康复科学化
自主探索与对外合作并举,拥有30多名专业康复师、10多个功能康复室。先后与郑州中心医院、郑州五院、郑州-按摩合作,医院派驻康复医生治疗师、管理人员来院开展服务。
疫情期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组织护理员、教师、康复师为儿童提供养教康一体化服务,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儿童服务的双保障。
推行社工模式
构建社工型服务机构
社工模式以儿童安置为主线,把儿童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服务划分为以下六个板块:入院、安置服务需求评估、安置服务计划制定、计划的落实与实施、安置服务效果评估、结案。
目前,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专业服务模式全面采用个案管理的方法,通过全人全程方式,确保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主责社工,每个社工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做到社工服务贯穿于孩子在院期间的全过程。并且社工与儿童福利院传统的接收、评估、收养、寄养等业务实现了全面融合,使这些传统业务实现了专业化运作,也使社工成为继养、治、康、教之后的第五大专业服务。
丰富多彩的社工活动
积极拓展服务
构建开拓型福利机构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在2011年率先发起创办全省首个社区困境儿童志愿帮扶组织——蓝手杖家长俱乐部,把各项专业服务逐步向社区困境家庭延伸、扩展。
10年来,免费为困境儿童开展身心评估、特长培养、社区融合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康教指导、技能培训、情感支持等专业服务。通过组建手工作坊,开展爱心义卖,帮助家长减轻经济生活压力;利用假期开设作业辅导、绘画、手工、舞蹈,提升儿童学习、动手和自理能力;开展志愿服务,缓解家长照顾压力,增强儿童幸福感、获得感;设立阳光慈善基金,为院内孤残儿童和社区困境儿童办好事、做实事。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作为郑州的窗口服务单位,每年来这里献爱心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对于想要做公益献爱心的我们来说,如何才能在奉献自己爱心的同时真正帮助到孩子,听听嘉宾怎么说~
4月6日下午4:10,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副书记副院长 侯晓学,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中级社工师 王美美,做客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慈善公益节目《为爱发声》,和大家一起聊聊“郑周大院”里的故事。河南新闻广播FM95.5,学习强国APP点击电台在线收听。大象新闻客户端、河南新闻广播官方微博微信同步音视频直播,收听收看《为爱发声》。
链接地址:https://www.hntv.tv/zhibo/article/1/1379271059198578688?_t=1cc0fa2c230cbd7b4f91d71c4f922761&source=mobile
相关下载